要出发去大本营了,雨还没有停,真有点让人担心,再加上昨晚下了一夜的大雨,山下下雨,山上就在下雪,路上的泥泞,明天的登顶,都会受到直接影响。难道要白来一趟,尽管是风雨无阻的行程,还是让我心里犯着嘀咕,默默祈祷,雨赶快停下来。
进大本营,就必须从四姑娘山景区入口进去,车停在景区门口,大家鱼贯下车,第一感觉就让人惊呼:雨停了!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的幸运,感谢天公的成人之美!
坐景区车进去,然后徒步开始,一路上看周边青山白雾,云彩萦绕,这哪里是徒步啊,简直是众神仙在家门口漫步,大家都被笼罩在一团仙气之中,手里的相机和手机也拍个不停,停停走走,尽管是上坡,倒也感觉不到累。这样的景色很容易让人忘掉了凡尘的一切,犹如与世隔绝般只享受当下。
路上遇到下山的驴友,都说因为山上大雪,今天无一人登顶,最接近峰顶的驴友是在距顶只有一百多米的地方,雪大无人铺设路绳,只能望顶兴叹,留下遗憾。为他们惋惜的同时,我们也隐隐担忧,今晚的天气如何,明天的天气如何,我们能登顶吗?除了体力,运气成了更必不可少的因素,结果如何,谁心里都没有底,顺其自然吧,想多了也没用。想想,其实我们的整个人生岂不也是如此,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有意想中的结果,并不是拼尽全力就一定能成功,运气机遇有时才是起决定性的那个因素,所以无论我们努力后的结果如何,我们目前的状态如何,都不必懊恼,那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。
大本营花花绿绿的帐篷,再加上夕阳西下的美颜山景,还有马儿在悠闲的吃草,鸟儿在空中盘旋,那是怎样和谐的一幅图啊!今晚入住营地的大概有四个户外俱乐部,明天登顶的人数不算太多。我们的帐篷还没搭起时
先去隔壁俱乐部的公用帐里避寒,他们的条件比较好,帐篷的位置优越,还有水果零食提供,人也很热情,难怪他们收费要高的多。出行前我们是比较过的,只是不太清楚各自的差异,现在不得不说一句“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!”直到他们餐前水果时间开始,我们才离开继续等待我们的帐篷。
这是一座入门级技术型雪山,登顶前还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训练,主要就是绳索的使用,和我之前参加的岩降和攀岩所用设备一样,所以对此我并不陌生,只是所有步骤要自己操作,还是有些手忙脚乱,顾前忘后的。上升器,八字环,挂钩,各种设备都挂在腰间,先挂哪个,先解哪个,绳索怎么固定,每一个操作都是事关生命的大事啊,谁都不敢马虎。
晚饭,一次性餐具比较简陋,但是炒菜味道还不错,我们吃的还是很香,很知足。因地处4400米的高海拔,明天又要一早去登顶,协作告知我们不能吃的太饱,吃完饭还要溜达一下方可睡觉,睡觉时,枕头必须高过心脏。抽签决定1:1的协作怎么分配,我分到的是个话不多,看起来人很强壮的网名叫“追梦”的向导,互相认识加了微信,我还开玩笑的跟他说,明天要与您生死与共了,合作愉快!协作憨厚的笑笑回复我:“合作愉快!”
没想到上山的一路手机都有信号,连大本营都信号满满,而充电只能用自带的充电宝,为了省电,我们选择飞行模式,自动断绝与人间的联系,只是忍不住分享朋友圈时才打开一会。更没想到的是,一路上来,天气很好,时不时还有太阳跟我们捉迷藏似的羞答答时隐时现。直到晚上依然晴天,没有要下雨或下雪的迹象。再次感念我们是如此幸运,至少明天登顶的概率还是大大增加了,用协作的话讲:只要上面不结冰,不是很滑的话,问题都不大,剩下就是各自体能的事情了。对于一直走在队伍前面的丫丫和我,我们还是深信自己的体能不成问题的,只是想着登顶后接着来的长穿毕,还是要悠着点,保留几分体能。
当队友和协作们得知我俩三峰登顶后要紧接着长穿毕时,都非常吃惊,直呼牛逼,甚至觉得不太可能完成。搞得我们也都有些不自信了,甚至开始怀疑,我们的决定是不是太离谱了。是不是被客服“很多人这样接着穿越”的话忽悠了。也是直到听了协作的告知才知道,我们登顶后不可能直接去到长穿毕的木骡子营地,要先原路返回然后再走过去,这样一天下来要走30公里左右,对于仅登顶已耗尽几乎全部体能的大部分人来讲,确实不太现实。这跟我们一开始的理解也不太一样,我们一直以为登顶三峰后可以直接下撤到木骡子营地,省了中间的路程才显出连续穿越的优势。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,我们更加忐忑,于是找客服确定长穿毕向导人选的时候顺便沟通了下备选方案,假如明天登顶下来实在没力气走到木骡子营地的话,我们就下山后再休息一晚,但我们会尽力,尽量按原方案执行。只是对于一切安排就绪的行程,备选方案显得微不足道,没人重视,客服小姐姐也希望我们能走下来。我俩商量着不确定的明天,不知道下山后体力会如何,按说30公里的徒步对我们来说根本不算问题,只是含着登顶三峰在内,已不是单单里程数据可以